五月底去了四川,六月六才回家,回到家才知道,家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,家人向来如此,觉得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最好不要影响我,这是爱,很重的爱。

     朋友们,要珍惜眼前人,要加倍对爱你的人好,也要更多些爱自己。

      要有勇气,要坚毅。     

      六月六日,是芒种,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五月节,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”。

      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。农历书说:“斗指巳为芒种,此时可种有芒之谷,过此即失效,故名芒种也。”意思是讲,芒种节气适合种植有芒的谷类作物;其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,过此即失效。

     农事耕种以“芒种”这节气为界,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。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。民谚“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芒种是一个耕种忙碌的节气。这个时节,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。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、雨量充沛、空气湿度大,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。

     树林里,各种小虫在热情地鸣唱,把夏日装点得热闹非凡。芒种来临,万物欣欣向荣。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,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。熟透的麦子入仓,稻苗悄然移植。农人在此刻总会忙碌地奔走在田野间,一代又一代,这样的场景历久弥新。 

    当我们沿着古人的脚印去追寻现在的二十四节气,我们与古人有着共通和共融,感知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。我们内心的期待,是否也能如约而至?推开窗,外面繁忙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。成串的麦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收割机有条不紊地工作着,在这片金黄之间耕耘。

     一粒麦子的成长,需要经历长久的等待和种种艰辛。那些弯腰插秧的肢体,在大地上勾勒出不朽的轮廓。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这种勤俭的民风和对自然的敬畏,代代相传,流淌在这个伟大民族的血脉之中。

     要加油呀,我。